摄像头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视频监控系统的进化,以及视频监控采集点的增多,数字化监控趋势正坚定不移地朝前迈进,视频监控管理平台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逐渐发现,既不是摄像头,也不是电视墙,而是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在决定着整个监控系统的业务格局。

随着视频监控系统的进化,以及视频监控采集点的增多,数字化监控趋势正坚定不移地朝前迈进,视频汇聚平台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逐渐发现,既不是摄像头,也不是电视墙,而是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在决定着整个监控系统的业务格局。

  视频汇聚平台产品自2000年前后出现时起,其发展就获得了较强的支撑。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原来从事通讯产品研发的设备制造商进入监控平台产品研发领域,更加速了视频带监控平台产品的发展进程。但客观来看,目前的市场上平台产品还很不成熟,也缺乏特别优秀的产品。然而,这种产品的不成熟现状也正为平台厂商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什么是视频监控的管理平台?在模拟监控系统解决方案中,矩阵就是一个平台,但这仅仅体现平台很小的一部分功能,还无法涵盖监控平台的更多功能。模拟监控中的矩阵功能很弱,仅相当于连接摄像头与电视墙之间的多路开关电路,让用户可以选择哪几路视频通过电视墙来显示。在数字监控方案中,视频信号的采集设备主要是各类模拟摄像头或者数字网络摄像机,视频信号的输出设备也仍然是电视墙或者PC的显示器。不同的是,在数字监控系统中,将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压缩后,可以通过网络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的传输。那么,如何管理这些连接在网络中的大量摄像头、监视器以及网络中看不见的数据流?这时就需要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简单地说: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视频监控系统全网的设备管理、用户的权限管理、视频数据流的管理、录像存储的管理、设备的扩容、增加新业务或者改变业务种类、让视频监控系统与其它系统进行功能对接等等各种功能。

  大部分用户在建设视频监控系统时,往往考虑比较多的是要买多少个摄像头、竖多少根杆,而视频监控平台则经常由集成商包办,用户很少考虑平台的业务功能怎么去规划。对于纯粹的视频监控系统及视频采集点数比较小,只有几十路的系统来说,这样的做法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当系统规模达到成百上千路时,如果不考虑平台的规划就很危险了。

  一个几百点或几千点的系统,会遇到很多业务管理上的问题,比如如何在监控室调用系统的任何一路摄像头?摄像头的录像存储是全部都进行(这样会需要巨大的存储空间)还是只存一部分(这样可能会丢失大量的视频信息)?哪些用户能看哪些监控点?录像数据是放在管理中心还是放前端?系统未来扩容怎么办?如何增加新的业务功能?这些问题如果不是在系统规划时就考虑好,而是一旦系统建好后才发现某些功能没有设计好或者业务不可用,这时再对系统进行修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用户来说,投了很多钱却发现业务功能没办法实现,有些只好将就着用,有些则可能需要额外投入进行重新改造。

  总的来看,当前视频汇聚平台在市场应用上具备以下特点。

   业务模式越来越复杂

以前,视频汇聚平台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安全防范,但现在有不少的客户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看重管理方面的需求。比如政府建设的平安城市项目,用户不仅仅希望系统为公安提供破案的依据,还希望用于政府的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环保部门的排污检测等多种业务应用;银行系统建设的视频监控,一方面是为了保障银行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记录营业人员的金融操作的过程。在产生金融纠纷如点错钱、发现假币时,通过视频监控追踪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错误;教育行业除了需要进行校园安保的视频监控外,还希望利用系统实现电子考场管理、远程教育等功能;交通行业的视频监控不仅用于交通违章,还可用于交通拥堵直播、交通流量监测等;保险理赔行业则将视频监控系统用于远程定损等应用。

  由于视频信息是非常直观的,视频监控系统不仅保障了人们的安全,而且满足了各行各业的业务需要,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这种复杂的业务模式,对平台的业务扩展性提出了很高的技术需求。

   应用规模越来越大

以前的视频汇聚平台通常仅有几十个点或者几百个点,而目前行业的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规模越来越大,动辄有覆盖一个城市、甚至覆盖全国的需求。典型的如公安的平安城市,要实现一个城市的关键视频监控信息的联网覆盖,甚至是多个城市的视频信息共享以及向上级视频系统的汇报。轨道交通的视频监控建设会在每个铁道场站设几个或几十个摄像点,一条铁路线几十个场站连接起来,几百条铁道线又都汇集到铁道部,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银行也逐渐提出了要将多个营业厅视频联网到城市的分行、多个城市再汇集到总行的需求。视频监控系统呈现出强大的联网需求,一旦联网,视频采集点应用的数量越来越多,覆盖越来越大,对平台的技术要求和扩展能力也越来越高。

产业链合作越来越紧密

  安防一方面要支撑越来越多的业务应用特性,另一方面要提供更大的容量、更稳定的功能。稳定性和业务的复杂性有时是相矛盾的,解决的办法就是视频监控平台技术将走向分化,分化成面向基本视频业务的基础平台和面向增值业务特性的增值特性平台。这种组合就像现在的运营商基本业务和ISP增值服务商的增值业务一样,某个平台厂商的设备提供基础业务,然后各个行业的ISP合作伙伴在基础平台上开发行业的增值业务,这将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模式。

   平台接口标准化

当前的视频监控平台几乎没有信令的概念,信令是通讯网络中保障互联互通的、成熟的技术,未来视频监控平台也将吸纳通讯领域的成熟理念,比如将用于3G等多种系统的SIP信令逐渐发展成为监控平台的通用信令,逐渐根除传统监控无法进行互联互通的顽疾。当信令联通以后,在视频媒体流上,不管是MPEG-4,还是H.264,亦或是国产的AVS-S标准,不管哪一种成为主流,它的前提条件可能会是去除厂商的私有部分,采用标准的、开放的视频编码标准。

   平台的智能化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视频的智能技术也将融入平台的架构设计中,成为平台的一个基本理念。对智能技术的扩展方法,可以XML等方式进行通用的数据交换,然后平台可以组织多个智能的摄像机进行联网的深度智能分析。未来的视频监控系统,将会在视频信息的有效性上,帮助人们去除大量的垃圾信息,令使用变得更加轻松。

  安防平台产品及其技术的发展仅有几年光景,相比其它一些拥有丰富平台技术积累的行业,如与通讯行业相比,安防管理平台产品尚在起步阶段,国内市场上还非常缺乏高可靠、高扩展的商用级或者运营级平台产品的出现。视频监控平台产品的研发既有有利的方面,如可以借鉴其它象通讯行业的经验进行技术积累,把成熟的技术直接搬到安防领域来用;也有不利的方面,即安防的应用模式太复杂,必须结合安防的需求,进行平台架构的重整和技术的再造。当目前整个安防行业的公司都在扎堆进行一些容易看到眼前利益的视频采集产品,如枪机、球机或者DVR的开发时,却鲜有厂商愿意沉下心来埋头进行平台产品的积淀和开发。

  市场总是在动荡中趋向理性,以前一直风风光光的视频终端产品逐渐进入了激烈的价格战阶段。而安防行业仍在高速发展,发展的动力和重心将很快理性回归到对平台产品的价值认可上。将很有可能重新对监控终端和平台产品的格局进行洗牌。